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备赛工作,6月11日,宜春市人社局副局长陈建军率队赴江西洪州职业学院新能源产业学院,实地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集训基地建设情况。此次考察聚焦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旨在推动区域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助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日下午,陈建军副局长一行抵达江西洪州职业学院新能源产业学院。在学院党支部书记陈金如及相关人员的陪同下,考察组深入集训基地,详细查看了基地的硬件设施、功能分区、设备配置及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江西省重点建设的职业技能大赛集训基地之一,该基地占地面积达4000平方米,配备新能源汽车检测维修、光伏系统安装调试、储能技术应用等多个实训模块,涵盖竞赛所需的全流程技术设备,能够为参赛选手提供贴近实战的训练环境。

考察过程中,陈建军对基地科学的规划布局、先进的设备配置以及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表示充分肯定。他指出,集训基地的建设不仅是为了备战全国大赛,更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将竞赛标准转化为教学标准,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

在集训现场,陈建军一行亲切慰问了正在紧张备赛的刘芬老师团队。该团队由3名专业教师和5名参赛学生组成,主要备战农产品检测技术赛项。陈建军与选手们逐一交流,仔细询问训练计划、技术难点及后勤保障情况,并观看了选手们的实操演练。他对选手们展现出的扎实技术功底和昂扬精神风貌给予高度评价,并鼓励团队:“职业技能大赛是展示技艺、成就梦想的舞台,希望大家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刻苦训练,突破技术瓶颈,在全国赛场上展现江西技能人才的风采,为宜春争光、为江西添彩!”

针对备赛团队提出的设备升级、专家指导等需求,陈建军现场协调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力支持集训工作,协调行业企业和专家资源,为选手们提供更优质的备赛条件。同时,他叮嘱学院要做好选手的心理疏导和后勤保障,确保以最佳状态迎接大赛挑战。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新能源产业学院党支部书记陈金如向考察组全面汇报了学院在产教融合、技能人才培养及竞赛成果方面的工作情况。他介绍,新能源产业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产教协同、校企共育”的办学理念,与江西九岭锂业有限公司、江西恒顶食品有限公司等2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共建实训基地、共培“双师型”教师,形成了“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在技能竞赛领域,学院成绩斐然。近三年来,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20余项,在江西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农产品食品检测赛项”中刘芬老师斩获季军,喜获“江西省技能能手”称号,学校在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学院选手荣获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二等奖。陈金如表示,学院将以此次集训基地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育人机制,推动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竞赛标准深度对接。

陈建军对学院在产教融合和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培育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摇篮,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人社部门将持续加大对职业院校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希望学院以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为抓手,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资源整合,汇聚政府、企业、院校多方力量,提升集训基地的专业化水平;二是深化产教融合,围绕宜春市新能源首位产业需求,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三是弘扬工匠精神,通过竞赛选拔优秀人才,树立技能成才榜样,营造全社会尊重技能、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


陈建军对学院在产教融合和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培育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摇篮,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人社部门将持续加大对职业院校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希望学院以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为抓手,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资源整合,汇聚政府、企业、院校多方力量,提升集训基地的专业化水平;二是深化产教融合,围绕宜春市新能源首位产业需求,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三是弘扬工匠精神,通过竞赛选拔优秀人才,树立技能成才榜样,营造全社会尊重技能、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

陈建军对学院在产教融合和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培育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摇篮,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人社部门将持续加大对职业院校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希望学院以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为抓手,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资源整合,汇聚政府、企业、院校多方力量,提升集训基地的专业化水平;二是深化产教融合,围绕宜春市新能源首位产业需求,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三是弘扬工匠精神,通过竞赛选拔优秀人才,树立技能成才榜样,营造全社会尊重技能、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