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江西省“大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要求,推动学校思政课建设。在这红色的五月,洪州的校园里,思想的火花正热烈绽放,深刻而富有启迪的思政教育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5月12日、5月23日,学校党委书记梅甜甜深入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分别以《面向可预知的未来——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和《党史上的作风建设》为题,为同学们带来了两堂意义非凡的思政课。
一、解码新质生产力,洞察未来先机
在《面向可预知的未来——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堂课上,梅甜甜书记用前沿的视角和详实的数据,为同学们揭开了新质生产力的神秘面纱。他从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等亮眼成绩引入,阐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和新质生产力的崛起态势。从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涌现,到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的攀升;从飞行汽车带来的交通变革遐想,到低空经济蕴含的巨大价值,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同学们看到了新质生产力在各个领域的生动实践和巨大潜力。
梅甜甜书记深入剖析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它不仅是新技术催生的新产业,更是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生产力变革,代表着从热力电力向网力算力的升级跨越。回顾工业革命历程,对比当下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迈向更高效、智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
同时,梅甜甜书记也直面挑战,指出了我国在核心技术研发、产业结构优化、全球产业链位置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短板。他强调,面对西方国家的打压和国内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突破瓶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他引导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如何在未来的学业和职业生涯中,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贡献力量,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宏大叙事中。
二、重温党的作风建设,筑牢思想根基
在《党史上的作风建设》这堂课上,梅甜甜书记带着同学们穿越历史长河,回溯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光辉历程。从党在延安时期 “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以整风运动树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态度,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 “两个务必” 思想,再到改革开放后对党风进行整顿与加强,直至十八大以后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以及一系列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开展,梅甜甜书记用生动的讲述展现了党在不同历史阶段一以贯之加强作风建设的决心和成效。
他详细讲述了延安整风运动中“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如何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思想认识的一致和同志间的团结,使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的优良传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以及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的好作风,如何助力共产党赢得民心,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如何成为作风建设的切入点,使党以身作则,推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提升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和威信。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正在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更是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加强作风建设的现实意义。通过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同学们不仅了解到党在新时代如何以更严格的标准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还看到了党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的坚决抵制,以及对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高度重视。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传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把八项规定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 “三严三实”,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作风展现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
三、思政课的启迪与收获
梅甜甜书记的两堂思政课,如同两盏明灯,照亮了同学们前行的道路。在新质生产力的课堂上,同学们看到了未来的广阔机遇和严峻挑战,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为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在党史作风建设的课堂里,同学们汲取了历史智慧和精神力量,明白了优良作风对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坚定了他们传承红色基因,以优良作风走好人生之路的信念。
这两堂思政课,是学校落实思政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校领导深入基层、关心学生成长的生动体现。相信在这样富有深度和内涵的思政教育引领下,同学们将在思想的沃土中茁壮成长,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定能将所学所思所悟转化为实际行动,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优良作风的新时代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